皈依发心很重要,等于有点实修哦。我们不管上课,或者是自己做什么样子的仪轨,不管显教、密教,这些功课的前面都一直有皈依发心。甚至有早上一起来,一张开眼睛,就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样子的修行。
皈依发心的皈依特别重要。这里我们要了解:一、皈依的层次是不一样的;二、为什么每一个修行前面要有皈依?
一、皈依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首先第一个,所谓的皈依,不管小乘、大乘的显教、大乘的密教,修什么样子的阶段,皈依是前面一直会做的。这个做的时候,等于我们的修行是从信心开始的意思。皈依就等于是一个信心。修行前皈依,等于我们的修行是从信心开始的意思。
当然,皈依的层次是不一样,就是小乘修行前面的皈依,大乘显教修行前面的皈依,大乘密教修行前面的皈依,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个信心不一样。比如修小乘的一个行者他该要具备的信心是什么样,修大乘显教的一个行者他该要具备的信心是什么样子,修大乘密乘的一个修行者他该要具备的信心是什么样子,是不一样。这一个很重要的,我简单来说。
(一)小乘修行者需要具备的信心
先讲小乘的阶段。要在四圣谛、十二缘起,那样子的法上面具备信心;以这个法来有一个传授法的导师、佛;以这个法的角度有一个法友,就是僧、修行者。小乘的修行(以)这个角度来,要具备对三宝的信心。
(二)大乘显教修行者需要具备的信心
修大乘显教要有的信心是菩提心,还有菩萨行,特别就是空正见,这个智慧度——止观,对这两个方面的一种信心。然后,以菩提心和菩萨行,特别是止观——智慧度那个法来的引导者的导师、佛,对这个佛的信心;一样以这样子的法来的法友,就是修行者、僧。对这样子的三宝信心,还没有修大乘显教之前就要具备的信心。
(三)大乘密教修行者需要具备的信心
大乘密教的信心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修菩萨行的空正见的时候,显教的这个不够,还要更高一层的空正见,等于深明两个都具备的空正见。所谓的深就是内心达到光明心;所谓的明就是那个空正见的光明心,证悟空性的当中,非常清楚地观想一个清净的世界,这样子观想就是明。这个是生起次第的法上面的信心。
还不够,最主要的是圆满次第的法上面有信心。生起次第的法上面的信心,等于是圆满次第的前提。为了内心很深的光明心的力量真正达到圆满,需要根本定、后得那样子的交换当中,我们要修乐空无别的空正见,这个就是所谓的圆满次第。以这个法来真的会成佛,真正成佛就是母续的乐空无别的光明心的那种修行。对这个法认识,真正彻底地能成佛的方法在那里,对这样子的法上面的信心。
我的意思是什么呢?显教那边讲菩提心、菩萨行时的菩萨行是总的说而已。现在我们说菩萨行,仅是基本的那种空正见不行,还需达到深明,而且对光明心方面特别需要修圆满次第来才可以成佛。把生起次第、圆满次第那样子的法当成菩萨行,显教的菩萨行是不够的,菩萨行要达到无上密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那个法才是真正的菩萨行,才是真正的可以成佛。
对此有一个信心,就等于修无上密前提的信心。以这个法宝的信心来安立的引导者,不是显教的,是叫金刚持。释迦牟尼佛传密法的时候,以金刚持展现出来的那些本尊们,就是密乘里面讲的佛。或者密乘里面的法谁传给我们,这个就是佛;修这样子密乘的法的法友们,不单单是我们人类,那个时候就变成空行勇父、勇母出现,把他们当成僧者、僧宝。
不同阶段修的时候,他依靠的三宝是不一样,所以就有不同的皈依。这是我们要了解的,就是不同层次的皈依。
二、为什么每一个修行前面要皈依
(一)皈依即是信心,是投入闻思修的前提
皈依就等于是一个信心。然后,为什么需要信心呢?这个信心没有的话,你后面怎么会投入闻思修呢?不可能嘛。比如显教的菩提心、菩萨行,特别是空正见,我们对菩提心没有信心,怎么会投入为菩提心闻思修呢?不可能的。
(二)内心里没有真正地生起信心就是还没有入佛门
一样的道理,不管小乘的法,大乘显教的法,大乘密教的法,一切都是真正投入的之前,我们先内心里面对这个法要很有信心。
换一句话来说,我们现在同学们,应该也不少还不是真正地修行,好像是一个修行的前提,先对这个法认识,然后再对这个法生起信心的阶段当中。这些人的信心可能已经生起40%,50%,70%,80%,有的可能连5%也达不到。这个信心要生起,前面也是要付出,不可以说“哦,我皈依了”。真正的皈依是什么,你内心里面有没有生起信心,你没有生起信心,虽然口头上念了一辈子皈依,但是内心里面没有生起真正的信心的话,还是外道。
以前的祖师大德们也直接批评过,在寺庙里面,刚出家时某人的座位好像在最下面,然后慢慢年长的时候,就变成到了老和尚的位置。但是连到了老和尚的位置,还是没有入佛门。有这种说法。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没有什么学习,也没有怎么认识真正的法,只是天天念一些仪轨,然后持咒这些等等,但是内心里面应该没有怎么学习,所以不怎么认识四圣谛、也不认识菩提心、更不认识空正见,结果就变成还没有入佛门。过去祖师大德们就有这么批评过,这个确实是存在的。
三、应当透过智慧而不是“洗脑”来生起修法的信心
我主要和你们说的是什么呢?我们要了解信心是很重要的。而且修什么法,它前面都是信心来引导的。修小乘、修大乘的显教、修大乘的密教,都是以信心。为这个信心,也先要付出。怎么能够生起这个信心?就是透过学习嘛,不是好像透过洗脑来生起这个信心,不是这个意思。我们从自己内心里面明白,确定这个完全是事实,然后就生起,那样子就是叫所谓信心。
第二个我就想和你们说的是,刚刚这三个层次的信心,都是以智慧带来的。智慧是看什么是真相。这三种信心,实际上完全符合事实,非常符合道理,不是我们想才存在,我们不想就变成不存在,不是。我们要了解,像菩提心、空正见这些,它多殊胜,它是这么妙,你信不信是无所谓,它实际上就是这样。菩提心、空正见会带来成佛,没有这个没有办法成佛,你信不信没有关系,它事实就是这样子。或者菩提心会带来快乐,会带来福报,你信不信无所谓,实际上就是这样子。
比如说早上一早起来,我们可能不同层次的皈依就生起。不同层次的皈依生起的时候,内心里面同时自己也明白,这些是我信的,不是洗脑,这个就是事实,我信不信不重要,事实就是这样子。事实就是这样子,所以我一定要面对,我不接受、不面对是不可能的一个事情,这个是事实,你没有办法逃避。
我们平常做皈依的时候,一边生起信心,一边同时自己就要特别理性,而且更下决定地皈依。我们认识这个就是事实的道理的话,那我们的取舍都会完全正确。我们取舍正确,如我们愿望的果,如我们希求的果就会报出来,一切就会变成吉祥开始。
有时候那个词也蛮有力的,就是《入中论》第二品22偈“若时自在住顺处,设此不能自摄持。堕落险处随他转,后以何因从彼出”。你要往上走,还是你要掉下去,现在选择的权利都在我们自己手上。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然后提升认知,然后改变取舍,然后肯定是一直往上走的。广论也有讲,有祖师大德每一次调伏意乐的时候,一直用《入中论》的这个偈颂。
就是刚刚我说的,学习改变我们的认知,然后我们有这样正确的智慧或者认知出来之后,以这样来取舍,然后就改变。所谓的皈依就等于我们正确的认知带来的一种信心,有信心之后,我们会付诸行为,也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