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丑四、观察作用而破”开始,要破的是去来自性有。
一、中论第二品《观去来品》的主旨:抉择补特伽罗无我
1、释“去来”
所谓的去来,如果长的话,是从前世到今世、再从今世到来世;如果是短的去来,就是从那里走路来到这里。现在我们为什么要讲这个短的去来呢?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要讲长的去来有没有自性。
“观察作用而破”,所谓的“作用”就是“作”——作者、作、所作这三个里面的“作”,比如说“去者、去、所去”、“来者、来、所来”,现在是观察这三者中间的“来”跟“去”。
那我们现在要破的是什么呢?要破的是“去”跟“来”(有自性)。
2、透由“去来”观察“补特伽罗”
这个时候要了解,我们观察的不是“去”和“来”的动作本身,而是观察到有一个续流。这个续流从前世到今世、再从今世到来世,从这里到那里、再从那里到这里,它是活活的,一直处在动态当中,像一条溪,一直不停地走。
补特伽罗就是这样,就身体来说,我们的心脏一直不停地蹦蹦跳,呼吸也是一直不停。就里面的心来说,它也是一直在动态当中。所以可以说,我们是在一个续流的状态当中,这个就是所谓的补特伽罗。
第二品就是观察补特伽罗,就是要抉择补特伽罗无我。所谓的有情,是一直处在动态当中,像我们从别的宇宙来这里,再从这里到另外一个宇宙,我们的心一直活在动态当中,所以法和补特伽罗中间的差别是在这里。
补特伽罗可以去的地方很远,没有一个限制,但如果是色法的话,它可以停留。比如台湾长出来的一个植物,它永远在这里,不会跑到美国等西方国家。而我们的心续它没有界限,它会一直跑。
所以一讲到去来的时候,就要连接到认识补特伽罗上面,我觉得这个很重要。不然我们觉得第二品虽然是抉择补特伽罗,但不知道是怎么抉择补特伽罗无我的,会有这个疑问。
二、生死来去中的紧要事:掌握心的品质
最近大家周围有很多(人去世),好像一个一个走的样子。我们有一天也会走,那我们心里面会想:“我走的时候怎么办”、“我现在该怎么准备”,肯定会有这种想法。平常很远的地方有人死掉,我们不会马上连接到自己,而身旁的人走时就会连接到自己的死亡,我们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走。
1、死亡时勿执着求生何种外在环境
念死无常,今世不要那么执着,为来世多准备,这是好事。当然,我们死亡的时候,最主要掌握的是我们的心——心的续流,不用想“我会去什么地方”、“去不去得了净土呀”......心里面执着或者注意外面的一个环境,这是没有必要的。实际上这确实也不好,它完全是一个执着心。
那我们要注意的地方在哪里呢?要注意的是:掌握我们的心,掌握这个心的品质!
2、掌握“明”与“深”,即能掌握心的品质
我们刚才说的来去的一个续流,这是心,不是身体。怎么掌握这个心的品质呢?
这个心需要善良,需要非常聪明,就这两个品质。这两个品质掌握到的话,外面什么都不重要,什么都自然会好。这两个地方没有掌握好,那外面什么都是灾难,什么都一点用也没有。所以我们要掌握心的品质,而且要掌握的内心品质是——最细的光明心,是要掌握这个层面的心。
3、解释“明”与“深”
这个善良就相当于菩提心,从密乘的角度来说是“深明”的“明”。《中观正见引导——“具足四念”之道歌·降悉地雨》里生起次第有祈求:“自心当莫放任住深明,系念不忘深明中受持!”我们的心要一直保持在“深明”中,不要离开这个状态。所谓的“明”就是清净,我们看待周围都是美好的:外面的世界都像净土一样,外面的人都像佛菩萨一样,这就叫“明”。“当莫放任”是重点,心不要离开。而且不仅不要离开,还要长期留在那里,所以讲“系念不忘深明中受持”。
那么留在哪里?就是要具备的两个心:“深”和“明”。所谓的“深”是空正见,“明”可以说是菩提心,也可以说是密乘讲的对外面所有世界的美好看法。
菩提心就是这样,在它的眼光里没有一个是丑陋的,没有一个众生是不能被接受的。所谓的“明”是观想的意思;在密乘里,它当下是观想、修的阶段,但实际上慢慢地真的变成看待什么都是好的那种心态——不管有情、无情,对整个世界的看法都变成美好的。
4、掌握了心的品质,任去何处都幸福
(上面说的)都是我们的光明心——心最细的层面,深是它,明也是它。真正最底下、最本质的心变成非常善良的一个状态;一样的,变成非常敏锐、非常灵活、分析能力非常强,这等于说变成空正见。也可以说它是完全不执着、非常灵活的,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走,不是落在某一个角落而已,它有无量无边的角度。一旦执着,心就停留在那里了,但是它具有从不同角度分析的能力,所以很敏锐。
如果我们的心有这么一个品质的话,到哪里都是幸福的,到哪里都会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一直累积善。不仅自己一直在累积福德、智慧,而且不管自己走到哪里,周围的人都感到很舒服,让大家都有收获。这样的投生到哪里都是好事。
不然的话,如果我们心里很在意、很执着投生到哪里,心本身是一种很执着的状态,又自私又没有菩提心,不管对人、对法都很执着,也没有空正见,那样子当中完全不幸福。虽然你外面看起来非常圆满的样子,但实际上,自己一点都不幸福。
所以我们不要在意外面的一个环境,我们没有必要想去什么地方,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的品质。我们要多注意该重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