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以发心摄持一切所作所为的良性循环
调伏意乐相当于内心里面(调整)所作所为是什么,我们要清楚地抓到目标。比如念“我以所闻诸资粮,为利众生愿成佛”的时候,我们现在学习的行为是为了要成佛,这个目标要清楚,内心里面要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所谓的发菩提心调整意乐是这个意思。
还有就是前几天讲的,每天早上起来(要想):这一整天当中,我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修行、为了造善业——不要伤害到别人,同时也要照顾到自己,这样的善业就很有意义。心里面有这样一个承诺,也是调整意乐的发心。
所以平常念皈依发心,不单单是为了做一些功课或者要听法才念。不是说平常生活中就不需要什么发心,不是这样子。在《吉祥三界颂》里,克珠杰大师从不同角度来赞美宗大师,其中有一个赞颂是:“怙主师尊口中息,亦能成熟无量众,二资粮行何须言,众生之友我启请!”宗大师,连你的呼吸都是为了众生,你的一切没有一个不是为了他人,全都是为一切有情。这是怎么带来的呢?就是宗大师有这么修行,才会真的变成他的一切都是为如母有情而存在。
我们也要这样学习,我们一生里面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他人。先帮助他人,然后慢慢地良性循环:自己造善业,然后有善报,这个善报出来之后更有能力造善业......这个良性循环的后面就是究竟的佛陀果位,佛陀果位更可以满足一切如母有情的愿望。当然,是否能帮助到,跟众生自己的业力有关系,但是从我们自己这边要全部具备(帮助他人的能力)。他人有什么愿望我们全部可以达成,我们自己身上要圆满这个能力,最后就有这样的一个果位。
二、于发菩提心,破除五种误解
有时候我们会有一些问题或者想法。
误解一:发菩提心 等于 野心太大
我遇到一些人,在皈依发心的时候说:“我觉得我没有办法发菩提心或者成佛,因为我没有这个能力”,另外呢,他把发菩提心当成是不好的事,他说:“发菩提心是这么大的野心啊,想要佛陀的果位,这太有野心了吧?!”有时候会遇到有这种想法的人。
❶首先,想发菩提心根本不是野心,为什么呢?因为所谓佛陀的果位,是为了一切如母有情能够恒时地做牛做马,为了众生恒时在地狱都可以,所谓的佛是这样子。《中观宝蔓论》里说:“如地水火风,药及旷野树,愿众生恒常,随意而受用。”就像地水火风,大地和大海一样,众生可以恒时使用。实际上佛是这样的,他是遍满一切的能量,只要众生有福报使用那就可以一直用,完全贡献给众生。所谓的佛不是高高在上让大家一直拜他,不是这样的,如果这么来认佛,那完全不认识佛。
❷如果认识了什么是佛,然后发心“我要当佛”,这怎么可以说是野心呢?反而应该说是太谦虚了,让自己坐在最下最下的位置。想成佛,想为一切如母有情恒时做牛做马,这样的发心怎么可以说是野心呢?认为是野心的原因是根本不认识佛。实际刚好相反,这根本不是野心,而是把自己(放得)特别低——没有比这个更低的了。
所以不可以说野心,说野心是完全认错了。
误解二:祈求越多 等于 贪心越大
另外一个,有的同学持咒、念佛号来祈求的时候,觉得好像不可以这样做,因为担心自己会变得越来越贪心,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为什么呢?
❶首先,举例来说,在佛菩萨面前求发财的时候,实际上有些人不知道应该怎么求。应该先要了解发财的因是什么,发财的因是过去特别造了布施(的业),对他人有财方面的帮助,是那种善根的福报。我们先要认识,那种善根非常珍贵,而佛菩萨的这个善根是最圆满的,我们要这样认识。
佛菩萨对他人造的布施善业圆满得不得了,从这个角度我们祈求:佛菩萨你有这样圆满的善根,请给我加持!帮助我去除吝啬、害别人的财等等恶业,帮助我自己慢慢提升能舍弃、能布施的心,透过这样来帮助一切如母有情!请在这方面给我加持,因为你在这方面一切都圆满!要这样来祈求。
不可以变得更贪心:“我要更多的财,然后佛菩萨你们有无量无边的神通,请你们帮忙让更多的钱到我家、到我的钱包里”这种心态越做越糟糕,等于在造恶业,做得越多越惨,这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求。
❷知道了这个道理,在应不应该求的问题上就没有什么怀疑了。如果还是怀疑,那对所谓的“贪心”要区分,比如“我要成佛”就叫贪心吗?“我要解脱”就叫贪心吗?不是。这些想法是合理的,而贪心是不合理的、超越(事实)的,比如轮回里面没有快乐,但我们在那里面求快乐,即便短暂的快乐也还是苦,而我们一直要它带来快乐——这就不合理,这就是贪心。
而涅槃、佛果、菩提心、空正见这些会带来快乐,我们想要这样的果位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这是合理的,它真正可以带来快乐,这不叫贪心。所以要清楚什么叫贪心,什么不叫贪心,(判断)标准是它合不合理。
误解三:没看到结果 等于 祈求没有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有可能会想:“我已经在佛菩萨面前说了,但是(想要的结果)还没有展现,肯定佛菩萨觉得我是不对的。”
我们内心里面要知道,佛菩萨肯定一直会帮忙,但是我们自己跟佛菩萨的缘份和福报是否具备,这是我们要做好的。你祈求或者观想的时候,跟佛菩萨的因缘达到10%或者90%,那还是没有做好,还是要一直做下去。所谓的要念十万遍或者多少遍的量,是这么来的。所以不要觉得不敢念,认为多祈求就是贪心的想法是不对的,是误解。
误解四:勤念发心 等于 稀松常事
另外还有大部分同学不认为是野心,但是却把发菩提心当成太平常的事,所以不怎么重视,慢慢地变成假的,没有什么真实的力量,这样也不对。
念皈依发心的时候,不是一种虚假,它是真的从内心发出来的,我们要把发心变得更加发自内心、更加真实。
我们天天念,而且念好多次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要提升、要增强菩提心,发心要越来越真实,目的是这样;不是说随便念念,因为我受了愿菩提心誓言了,那一天不得不念六次发心,所以只是嘴巴里念念就算做完了。一天读六次愿菩提心誓言的目的是什么?就是透过那样,让菩提心更真实、更增强,所以我们念得时候不要当成太平常、没感觉的事,不要只是当成一个数量。这种习惯要纠正。
误解五:没有真实发心 等于 不用下功夫造作
那么有一些人会想:“我做不到真的发菩提心,那么虚假的也不用做了。”
这样也不对,虽然是虚假的,但是做一下比没有做好得多。发菩提心的时候,透过嘴巴念这些文字,它会慢慢地提醒我们,慢慢地引导到真实发菩提心。
《修心七义》讲如何修世俗菩提心里说:“威仪尽诵持”,“威仪”相当于用这些词来引导我们。虽然内心没有那么真实,但是祖师大德写的教授也好,我们现在念的这些偈颂也好,用那些来提醒、慢慢引导我们,所以不可以说这是假的,不可以说:“我做不到真的,那连虚假的也不用做了”。刚开始做不到真实,但要透过虚假的、浅浅浮浮的慢慢变成真实,这些都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