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习《广论•毗钵舍那》的时候,肯定是非常非常有难度,所以我们平常在这方面要多多(做两件事):第一个,在精进方面要祈求释迦牟尼佛;第二个,在智慧方面要祈求文殊菩萨。
平常做功课或者一天里面,我们要尽量多持一点释迦牟尼佛心咒和文殊菩萨心咒。持释迦牟尼佛的心咒,精进的力量会提升;持文殊菩萨心咒,智慧的力量会提升。
1、祈求能帮助生起智慧与精进
我们学习《广论•毗钵舍那》好像就卡在这两个上面:一个是不够精进,不想学习;另一个是学的时候听不懂,智慧不够敏锐,不容易明白。对于这两个问题,当然自己也要努力,但我们是凡夫,佛菩萨的加持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大家都读过宗大师的《极乐发愿文》,里面讲到为了智慧要祈求什么,为了精进要祈求什么,为了长寿要祈求什么,为了慈悲心要祈求什么菩萨......每一个都有分,宗大师他自己也是这么祈求的。实际上,如果我们认真祈求的话,在自己的经验当中很快就会现证:以前对书的内容不懂,很强烈地祈求文殊菩萨之后,再看那些书就会懂。这是自己可以现证的,不用问为什么。
一样的,我们不够精进的时候看看释迦牟尼佛的精进,千佛当中,他发愿到最难的五浊恶世来度化众生。当时在修行成佛的这条道路上,他发愿未来要度什么样的众生时,是这么地有勇气!他的六年苦行也展现出他的精进。尊者也是为了提醒自己要精进,所以把佛六年苦行的佛像摆在自己的住处。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宗大师写了《极乐发愿文》,为了精进而祈求释迦牟尼佛,那么我们大家也是为了精进要持释迦牟尼佛的心咒。
2、若无精进,不能证空
我觉得这两个对凡夫众生是很重要的,平常在世间也很重要。人不勤劳不行,脑子很迟钝也不行;脑子很聪明敏锐,又很勤劳,那在世间毫无疑问会成功。在修行上也是一样,不精进不行,没有智慧也不行。
换句话来说,精进是方便的法,它是缘起方面的修行,它是看到“有这个因,就会感那个果,所以我要争取这个因”——自己很会付出、很会选择,而且会一直付出,这就叫精进。
《入菩萨行论》第七品第一偈的第四句讲到:“无勤福不生”,没有精进的话福报不会圆满。六度的四个福德方面的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里面,精进是放在最高的位置,意思是有精进福德就会圆满;没有精进福德不会圆满。所以我们学习《广论•毗钵舍那》,不是像参加一天法会后就结束了,不是这样的;而是好几年一直不离开书,一直认真地看。
我们有的人好像就不太想学习,想要用几堂课、几句话就搞明白空性——没有这回事。释迦牟尼佛讲了这么多关于空性的经;从龙树开始,祖师大德们写了这么多解释空性的论典;宗大师也是写了《广论•毗钵舍那》、《略论•毗钵舍那》、《正理海》、《入中论善现密意疏》、《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这么精彩的五部解释空性的论——如果空性能用简单几句话、几节课就解决的话,那何必浪费生命呢?所以不是这样的,这是没有办法的。
所以我们要明白,(空正见)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它是一点点、一点点,百分之多少、多少......慢慢累积而来的,是这样成长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这样做,这个没有办法。
3、学法必备二品质:智慧与精进
那这时候,要靠智慧敏锐,也要靠精进。为了这两个,就要祈求文殊菩萨和释迦牟尼佛。我们祈求的话,智慧和精进就能得到提升。不止是学习空性,学习所有的法都要靠这两个,没有这两个是不行的;特别是空性更需要,因为它是最难、最深的一个法。
这是我想和你们说的。
---------------------------------------------------------------------
宗喀巴大师《极乐发愿文》:
愿总远离一切过失。以慧简择佛经文义。由巧便慧究竟一切诸菩萨行。如曼殊尊。愿获得如是广博明了速疾深慧。为欲摄受贤善。降伏邪说。喜悦智所有支分。谓缘一切佛教获得说辩论著作善巧究竟。
愿一切生中破除乐着自利作意。及初一切菩萨大行退惧意乐。爱乐利他到达智力第一彼岸。由于巧便大菩提心。究竟一切诸菩萨行。如观自在。
愿一切生中行二利时。摧伏一切魔外他论。由巧便力究竟一切诸菩萨行。如秘密主。
愿一切生中永离懈怠。精进圆满大菩提行。从初发心剎那不废。由大精进证大菩提。犹如无等释迦法王。
愿一切生中能摧一切身心疾病。菩提障难。略称其名。便能灭身语意一切痛苦。如药师佛。
愿一切生中欲寿究竟。略称其名。能坏一切非时横死。如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