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
——义净法师(唐)译
一、四句偈表达两个主旨
现在要安立整个《金刚经》的大纲,因为已经到最后了。另一方面,这里也要讲轮回不住烦恼。所以为了这两个目标,出现了这四句。
那么这四句对《金刚经》的整个大纲,还有对轮回不具烦恼,是如何体现的呢?它是以佛面对世界的时候能够看到世界真正的本性是什么而来体现的。所以这四句讲的就是佛面对世界的时候看到世界的本性是什么,以此来表达两方面意思:一、《金刚经》的智慧;二、佛对轮回不具烦恼。
从因果功能的角度来说,佛的一切相智也是有为法,它也是有因有果。一样的,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也都是有为法。有资粮道的因,就有加行道的果;有加行道的因,就有见道的果;有见道的因,就有修道的果;有修道的因,就有无学道的果;有无学道的因,就有佛的报身和化身这些利他的色身。所以不单单是轮回,以因果的角度来说,整个涅槃的世界也一样有公平的业果法则。
“有为”的意思是因缘来做,从这里可以分两种:一种不是我们主动选择的因缘,是被动受到无明控制而造出来的果,这是轮回。另一种是主动选择的因缘,当然这个就很有智慧,很会分辨什么是我们该具备的因缘,什么是不该具备的因缘,这样选择之后因缘具备的结果就相当于涅盘。这两种都是有为法。
那么这里讲的“一切有为法”,是两种内涵里面的哪一种呢?是第一种,指轮回。
二、总摄《金刚经》的大纲
另外一个道理,“有为”相当于缘起的意思。虽然它是不好的轮回,但它还是有表达因缘是做出来的,还是缘起。这样的话,它相当于变成了理由,什么的理由呢?就是这九个比喻的理由。这九个比喻是九个结论,每一个结论的理由都可以说是“有为法”。所以也可以说,以缘起作为理由,成立了九个所立法。确实是这样,《金刚经》的整个内容都是以缘起当理由成立空性,本身就是“缘起之故,所以空”,有时候也可以说“空的缘故,所以缘起”。
所以这里莲花戒论师讲了两个道理:一、以有为法当缘起来成立九个所立,相当于讲了《金刚经》的大纲。二、他要表达我们必须远离轮回,等于是在表达轮回不具烦恼。我们要了解这四句的两个内涵,这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金刚经》的大纲是以“一切有为法”当理由,成立“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各个比喻表达了轮回中的不同问题,这就是不住轮回,所以九个比喻整体上表达了如是住。然后再把后面的三个比喻(梦、电、云)特别拿出来表达如是修和如是摄伏其心,莲花戒论师是这么解释的。
三、详讲九个比喻
这九个比喻的科判是:❶自性之相(星、翳、灯);❷味着境之相(幻);❸随证过患之相(露、泡);❹随证出离之相(梦、电、云)。
这里的“相”不要误解成表相、表面,不是这个意思,它是性相的意思,相当于它的性质、本性。我们有的时候用名相和性相,虽然都有“相”,但性相的“相”是指它的性质,名相的“相”才是表相。
前面的自性之相、味着境之相、随证过患之相这三个是讲轮回的过患,第四个随证出离之相是讲我们怎么离开轮回。前面三个相虽然都是讲轮回的过患,但其中的第三个随证过患之相是更直接地讲轮回的过患。
❶ 自性之相——星、翳、灯
星星、毛翳、灯火这三个,是在表达轮回的本性。
【星】
比如舍利子他担心释迦牟尼佛吃到马麦,但是释迦牟尼佛吃的马麦不是我们感觉的那种味道,而是我们从来没有吃过的一种美味。释迦牟尼佛把自己的马麦分了一点给舍利子之后,舍利子几天都不再想吃其它的饭了。所以在释迦牟尼佛的眼前,轮回是不存在的。当然他会看到我们受苦,但在他的感受里是完全不存在苦的。
轮回在业和烦恼面前才存在,在没有烦恼、无明的人面前根本不存在。一样的,星星在白天是看不到的,晚上才看得到,所以轮回的本性如星星一样——在有无明和业的补特切罗眼前才存在,在没有业和无明的补特伽罗眼前是不存在的。轮回的第一个本性就是这样子。
【翳】
我们对轮回就感觉有一个我在这里、有一个你在那里、还有一个他在那里,然后有我的、你的、他的这些法在那里。先有各个独立的我、你、他这些补特伽罗,好像大家都没有什么关系;然后我也好、你也好、他也好,大家都有各自面对的其他法在那里。我们的轮回就是这样存在的,就是因为有这样子的看法才有轮回,否则轮回就消失了。
所以这种看法一直在,轮回就一直在。一样的,我们的眼睛有问题才看到毛翳,如果我们的眼睛没有问题,这个毛翳就不存在。所谓的轮回,是由于补特切罗我执和法我执的缘故才存在。补特切罗我执和法我执不在的时候,轮回是没有办法存在的。我们眼睛有问题,就等于我们有补特切罗我执和法我执;毛翳出现,就等于轮回出现。所以轮回就如毛翳一样,是由补特切罗我执和法我执造成的一个幻觉而已。这是轮回的第二个本性。
【灯】
所谓的轮回,重点不是外面的世界在流转,而是内在补特切罗的流转,而且最终追查的话,不是色受想行蕴在流转,主要是阿赖耶识或者说第六意识一世一世、无始无终地流转。所以现在就讲到了阿赖耶识或者第六意识的本性。
阿赖耶识或者第六意识的本性是什么呢?如灯一样。灯有灯芯,灯芯渗入油,灯就可以燃烧了。灯芯相当于业,它里面渗进来的油相当于爱、取的烦恼,灯相当于我们来世报出来的阿赖耶识。
所以我们从前世到今世是怎么来的,或者今世到来世是怎么去的呢?就是以临终的业为基础,然后心中的爱、取(各种烦恼)浸入业里面,烦恼进来的时候业就激活了,来世的阿赖耶识也就开始了。
从前世到今世,从今世到来世,从来世到再来世......这样一直流转的“我”,追踪起来就是阿赖耶识或者第六意识,如油灯一样。当爱取的烦恼不再浸入业里面,灯就点不起来了,轮回也就结束了。
前面星星、毛翳这两个是比喻整体的轮回,后面第三个油灯是特别比喻谁在流转轮回。谁在流转轮回呢?认出来就是阿赖耶识或者第六意识。
❷ 味著境之相——幻
在轮回里我们一直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味著”就是感受。实际上,这些感受是一种幻觉当中的感受。
【幻】
味著境之相,它要表达轮回中的感受是什么性质——感受到的对境是什么。我们感受到的这个对境,它的本性完全是幻觉,所以这里用的比喻是如幻。就像看魔术表演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马、大象等等,实际上都是在幻觉当中。所以在轮回里面,虽然有一种现证的感觉——感受就是一种现证,但实际上是一个幻觉,它不是真正的现证。这也是轮回的一个过失,它一直会骗我们。这是第四个比喻。
❸ 随证过患之相——露、泡
我们要好好证悟轮回的过患。实际上我们一直跟随轮回的圆满,哪里圆满我们就一直看哪里,而现在要看到所有的圆满都有一个过患,要一层一层地证悟这些过患,“随证”的意思是这样。
要证悟什么过患呢?有两种过患:一个是无常,一个是苦。这两个的比喻分别是露、泡。露是代表无常,大家都知道是早上有的时候树叶上有小小的露水。这个“泡”不是外面的水泡,而是身上长出来的疱,它代表苦。
【露】
对涅盘和轮回来说,所谓的无常是有差异的。涅盘的整个一切都是越来越坚固、越来越稳定。五道越往上越稳、越坚固,到了无学道成佛就达到了无上的坚固。我们有时候讲佛陀心续中的一切相智都是无常,因为有因果的都是有为法,刹那变化的法就是无常,那佛陀的心也是刹那变化的,所以一切相智也是有为法,也是无常。但现在所谓的无常不是这样解释的,这里是不可靠的意思,比如我们出生了会死,我们自己的身体不可靠,当然朋友、亲戚等更不可靠,所以整个轮回里面都不可靠。但是涅盘的释迦牟尼佛他一直没有死啊,像宗大师、过去的祖师大德都曾亲自见到过释迦牟尼佛,所以脱离了轮回之后是不存在死亡的。
【泡】
只有轮回才有无常、不可靠,涅盘什么都可靠,这两个有一个对比。所以这里就讲了轮回的过患是无常和苦。苦分苦苦、坏苦、行苦。实际上,坏苦跟苦苦有关系,所以可以说坏苦;行苦跟苦苦和坏苦有关系,它跟这两个绑在一起,也是苦的本性。所以这三个没有一个不是苦的本性。苦的本性就跟我们身上长出的泡(疱)一样,不碰的话好像不痛苦,但实际上它完全在一个苦的状态当中。
❹ 随证出离之相——梦、电、云
对于“出离”,要了解一个道理。灭谛的四个行相是灭、静、妙、离,道谛的四个行相是道、如、行、出。灭谛的四个是果,道谛的四个是因,而且它们是一一对应起来的。
灭谛的第四个是离,道谛的第四个是出。出是因,离是果。对于出和离,解释的时候你们要注意。“出”和“离”的重点是强调永远离开——“永远”这个词是很重要的,而且一旦离开就不会再回来。你们如果懂藏文的话,“捏巴儿”就是永远、坚固的意思;“炯瓦”从果的阶段看就是灭谛的第四个行相——离,从未来将要离的角度看就是灭谛的第四个——出。
平常我们讲的“出离心”是灭谛的第四个行相——离为主的。虽然我们讲出离心,好像“出”和“离”都讲到了,但实际上它是以灭谛第四个行相为主的,为什么呢?比如说我们所谓的菩提心,这个时候把菩提果位当成他所要追求的,这个决心就是菩提心。一样的,把灭谛的第四个果——离当成所要追求的目标,这个决心就叫出离心。所以出离心的“出离”是出离心追求的对境,一样的,菩提心的“菩提”是菩提心追求的对境。所以出离心追求的对境“出离”是灭谛的第四个行相,不是道谛的第四个行相。
现在“随证出离之相”,是往果的方面一层一层走——往灭谛的第四个行相出离的果位走,而且走的时候生起一层一层的证悟,这就是“随证出离之相”,这里有三个比喻:梦、闪电、天上的云。
这三个比喻主要表达轮回的一切有为法都是无我,或者是没有自性成立——过去的法没有自性,现在的法没有自性,未来的法也不会有自性。彻底确定轮回的这个世界,过去从来没有有过自性有的,现在我们正在看的也没有自性有的,未来也不可能会有自性有的。所以“梦”就是比喻过去的法,“闪电”比喻现在的法,“天上的云”比喻未来的法。
莲花戒论师讲,过去的法二无我,现在的法二无我,未来的法也二无我。当然过去、现在、未来都有我、我的,但是实际上不管补特切罗和法(的自性)都是完全不存在的。《中论》第22品<观如来品>,实际上它不是主要讲如来,而是主要讲将来的我没有自性。我们读宗大师《正理海》的科判时就会知道,它主要讲的是未来人人都会成佛,那个时候我们成的佛也没有自性,意思是我们未来不可能有自性,他要表达这个。
这么表达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彻底去除我们内心里面“我”有自性的想法,过去的我不会有自性,现在的我不会有自性,未来的我也不会有自性。能够这么干净地去除补特伽罗我执和法我执的话,才可以有解脱,才可以有出离的果位。所以现在这三个比喻,主要是表达我们怎么样才能得到出离的果位,怎么样才能真的离开轮回。
【梦】
过去的法是在想象当中存在而已,实际上没有它。梦就是这样,我昨晚做的梦感觉脑子里有一个像而已,实际上它已经没有了。梦比喻过去的我、我所的整个世界是没有自性的。
【电】
对现在法莲花戒论师用了离一多。闪电的时候完全抓不到那个闪,一样的,对于现在的法,我们透过离一多分析的时候,真的是找不到。所以现在的法——眼前的我和我所,感觉好像找得到,但实际上是找不到的,闪电比喻这个。
【云】
云是存在于虚空中。一样的,未来的法存在于我们的心中而已,实际上它还没有出现。也可以说未来的法是我们内心里面的显示而已,实际上找的话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