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士道:佛法的基础、大纲
释迦摩尼佛真正的佛法是从中士道这里开始的,或者可以说中士道的法是最主要的基础。四圣谛、十二缘起是最主要的大纲,把中士道扩大到更深、更广就成为大乘法。所以中士道的法是基础,是最主要的大纲。
结合中士道:思维暇满义大难得
我们常常说学习道次第要先从空性学习,或者可以说从四圣谛学习。虽然前面开始的时候讲了暇满、义大、难得,但是要想从内心里面真正体会到暇满义大难得,就必须要懂得四圣谛;要懂得四圣谛,就需要了解一点空性。比如,有了无明——整个轮回就出来了;断除了无明——整个涅槃的法就出来了。所以,苦、集是从无明出来的;灭、道是从空正见出来的,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个道理。
如果不了解这个道理,就根本没有办法体会“能接触到佛法的这个人身”是多么殊胜,以及暇满等等道理。
❶ 学完了中士道的法,学完了四圣谛、十二缘起之后,再回头看暇满义大难得的道理;❷ 把这些道理连接起来,内心真实的体会就能够出来了。一般人开始学《广论》对暇满义大难得不会特别有感觉,了解了四圣谛和十二缘起之后,再回头看一下,就会有一点感觉。
结合中士道:调服意乐
另外过去的很多祖师修行的时候,每一次调伏意乐,都会从思维暇满人身进入,以“鼓励的心”去调伏意乐——生起皈依、发心,然后听法,念诵经文等,做各种各样的善行。我们应该像过去的祖师们一样,每一次调伏意乐,都要❶思维一下整个生死轮回;❷思维暇满,这样来鼓励自己;❸用这个“鼓励的心”进入皈依和发心的调伏意乐。这样做会比较好。
现在学完了四圣谛和十二缘起,我们要记得每一次思维暇满之前,回想一下整个生死轮回。透过十二缘起认识整个流转,透过苦、集认识这是非常苦的状态。这样了解之后,思维暇满就特别有感觉。我们要注意这个方面。
结合中士道:让心跳出来
(1) 另外,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心每天都在自己的眼前或者当下的感觉当中,每天在各种事情的烦恼里面,我们的心不会跳出来。我们不想自己无始无终的心续、无量的生死,只想这辈子、这几天我跟什么人有什么问题,有哪些冲突,一直想着这些事情,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心钻进牛角当中一直转不过来,一直造恶业。
(2) 所以我们要跳出来想,要思维四圣谛、十二缘起、暇满难得……常常这样想,可以练习跳出来,这是很好的,可以挡掉脑子里面很多的情绪。把眼前小小的事情看得很大,心就会在恶业里一直转,这样很可怜。所以学完了四圣谛和十二缘起,要把它用在日常中。我们的观念要广一点,就像从高高的山上看到整个宇宙的样子,比如这里是地球,那里是什么世界,众生在生死中转来转去,就像这种高度的看法。如果常常这样练习,心就不会被当下的情绪束缚,或者一直在受苦的烦恼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