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两点迷思

发表于: 2021-05-14 分类: 道次第 标签:

    破除第一个迷思

    我们可以从刚刚念的《传承上师祈请文》了解广行法的来源和深见法的来源。念这两个代表广行和深见缺一不可,而且先念广行法的意思是广行的法比较重要,像我们说智慧和爱心缺一不可,但爱心更重要。简单来说有这种意思。

    接着,我们念道次第派、教典派、口诀派这三个。

    先要这么理解,这三派的修行方法都需要,所以宗大师都接触了。但是对这三个来说,就不是我们刚才说的把最重要的放在前面、第二重要的放在后面、第三重要的放在最后的位置——不是这个意思。

    广行的法和深见的法这两个的前后位置有分哪个更重要,但道次第派、教典派、口诀派这三个不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而是从祖师大德的排位这样列出来而已。

    现在我们要了解,无论修广行的法还是修深见的法,这三种修行方法都是需要的。比如说修广行法的时候,不仅需要道次第派的方法,也需要教典派的方法,还需要口诀派的方法。修深见法的时候也是一样。不可以说:“我没有时间,那就选口诀派;我有一点时间,那就选道次第派;我很有时间,那就选教典派”,不是这种意思,这三派都是我们要学的。

    这三个里面,我们一般比较怕教典派,因为可能我们的年龄有点大了,在学经教方面有点害怕。所以当面对学教典派的时候,我们好像得退几步来想想要不要学;而面对口诀派和道次第派的时候,好像大家都会争着往前冲“我要学这个”......

    实际上呢,智慧更钝才更需要教典派,智慧很锐的时候不需要教典派。就像大般若经、中般若经和小般若经,大般若经是针对智慧比较迟钝的,小般若经反而是针对最有智慧的,是这样来排的。

    所以我们不要把“年龄大”这些当成借口——我们没有可选择的,你看你的智慧来判断啊(笑)。你的智慧比较愚钝一点,那就应该学得多一点;你的智慧很敏锐,那你学一点点整个就都通了,不用看很多解释。这个道理我们要了解,这很重要。


    破除第二个迷思

    也有一些人可能认为:“仁波切现在讲的法很深,已经讲到很后面了,那我不要跟着学了,我要按照自己的进度来听”。我觉得有这种想法呢,那就永远也跟不上。

    实际上,法是互相有关系、互相通的。你听这里的时候,会对那里有帮助;听那里的时候,又会对这里有帮助——法是互相都融通的,不能“我只从那里学,这里就不碰”,不要这样,“这里”和“那里”是有关系的。

    所以不要只按照自己的脚步来走,认为现在听这些太高了、太深了——这是不太对的。

    宗:学经教很重要,尊者也一直说:不管怎么辛苦,也还是要学习。

    因:(1)不深入学习的话,那只停留在浅浅的表面,内心没有办法生起真正的定解;(2)如果内心没有办法生起定解的话,那修行就仅仅只是传统、习俗这种浅浅层面的一种修行——这是很可惜的,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把心整个挖出来、改变它,我们也就没有办法带着一个改变后的心去来世了。(3)让心从根上改变的话,就必须要生起定解,这样才能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