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讲到,我们有了“受”之后,怎么样不起烦恼呢?就是理智要跟感受讲:在受的后面不要马上变成贪,不要马上变成瞋,不要马上变成愚痴,不要这样走。理智应该和感受或者我们平常的心沟通,但是不晓得能不能沟得通。
这里讲到“故于乐受,应观为苦,灭除贪欲”,我们的智慧要看到它是苦,然后和我们的感受或者和我们平常的心讲:(1) 这是苦,(2) 所以你不要贪。要这样挡贪心。
这里讲到“于诸苦受,应作是思:此蕴即是众苦因缘,苦历生,犹如除毒痈,灭嗔恚”,同样地,对苦也不要生起嗔恨心。原因是什么呢?要想苦的来源,这个五蕴本来就是我的东西,所以没有必要对苦生起嗔恨心。如果要生起嗔恨心,应该对五取蕴生起嗔恨心,否则就离开五取蕴,脱离轮回吧。因为有了五取蕴,苦的因就已经在这里了,不接受这个苦,恨这个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怎么灭除对苦生起的瞋恨的心呢?就要生起对轮回的厌离心。要这样引导:(1) 如果看不到究竟,我生起嗔恨心只是暂时的情绪,这是没有用的。要究竟解决的话,就要解决五取蕴。这样看的时候,就不会生起嗔恨心。(2) 同样地,理智要看到究竟,不要不接受眼前暂时的苦苦,不要心落在爆炸的情绪当中。从究竟的角度看,这没有什么可生气的,这个苦就是我自己造的。我自己已经造了苦的因,怎么会没有苦呢?(3) 所以理智要引导我们平常的心,让苦苦的后面不要生起瞋心。
舍受也是一样的。不要认为舍受是稳定的、是不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的、是可以长期存在的,这样想的结果是心里会生起愚痴。我们要认清楚它,虽然看起来“舍”是平静的样子,但它不是可以长期存在的。要了解它完全是无常,完全是可以灭的。轮回的法没有一个是坚固的,轮回的法有生死,涅盘的法才没有生死。要认出“舍”的体性是无常,不要把它当成正常的,可以长期存在的体性。否则,我们的心就会让愚痴钻进去,进入愚痴的状态。
比如凡夫认为我们的这个肉体是正常的,就应该是这样的。但是真正来说,它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圣者就可以有意生身出来。肉体是可以改变的,五取蕴也是可以改变的,而我们把它当成是不可能改变的,当成是应该长期存在的,这本身就是愚痴。如果有这样的看法就是在愚痴当中。
我们要把它认出来,轮回的法是不坚固的,不稳定的,是我们可以解决的。如果认为它是坚固、稳定的,就是自己陷在轮回里,在自己的圈子里面,闭着眼睛,不看外面,就在愚痴的当中。要了解:(1) 它是无常的体性,(2) 它是会灭的,是可以永远断掉的。这里讲“于诸舍受,应观无常、销灭为性,灭除愚痴”,它是可以灭除的本性,(3) 我们不要陷在轮回的里面,闭起眼睛不看外面,不要在这样的愚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