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略释自续与应成的三个差别
首先我先讲一个道理,整体说一下中观应成和中观自续之间的差别,我大概归纳成三个地方:
[差别一]:认所破的时候有差别。
[差别二]:对于破所破的正理,中观自续不知道它真正的用处。比如所谓的缘起正理、破四边生、离一多等等普及的有五个成立空性方面的正因。这五个正因各个的用处,中观自续派没有抓到,中观应成就抓到它的用处。这是第二个差别。
[差别三]:不止理有这个作用,有这个作用的理用的时候,又没有注意到内心的执着。这个理用的时候,又生起另外一些执着的时候,没有处理这些执著的话呢,又会没有办法成立空性。
所以,(自续)没有办法成立空性有三个关键:第一、认所破的时候没有认清楚,这是一个问题;第二、破的时候的正理和正因的发挥,没有完整地用,这是第二个问题;第三、用的时候,内心另外一些执著没有把它挡,还是让它生起,那也会出问题。所以这三个就是中观自续和应成中间的差别。
2. 结合《辨了不了义》科判
2.1 科判与三个差别之对照
我跟你们说一个道理,我会念《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第89页:
丁二、应成中观师如何解释圣者诸论,分二:
戊初、如何解说人法有无自性 [差别一]、[差别三]
戊二、显示破胜义有以何正理而为上首 [差别二]
这两个科判都是应成的。第一个科判这里就有刚刚我说的第一和第三这两个特点。
刚刚我说了应成自续之间的三个差别嘛:第一个是所破;第二个是正理的用处——不可以直接说正理哦,正理没有什么差别,都一样的,是正理的用处讲的时候有差别;第三个是,这样有用处的正理用的时候又没有注意自己内心的执着心。
那这三个里面的第一和第三是从哪一个科判可以看得到呢?就是刚刚两个科判里面来说的第一个科判里面「戊初、如何解说人法有无自性」里面出现了第一和第三。
然后「戊二、显示破胜义有以何正理而为上首」里面出现的是我刚刚说的第二个。
2.2 差别一和差别三的关联
我们看一下第一个科判「戊初、如何解说人法有无自性」:
初中分三
己初、说破人法自性之差别 [差别一]
己二、明此是释圣者意趣不共之理
己三、断除此理与经相违
首先,「己初、破人法自性之差别」就是所破,即我刚刚说的中观自续和应成之间的第一个差别。
然后「己二、明此是释圣者意趣不共之理」的翻译有点问题,我以前改过,是「<依>此」,依靠此。科判应改为「明<依>此是释圣者意趣不共之理」。这个科判的意思是什么?所谓的「圣者」指的是龙树。月称对龙猛的意趣解释的时候跟其他不一样,这是「不共」的意思。月称来解释龙猛的意趣的时候呢,跟其他不一样的原因的关键在哪里?因为前面所破有差别,所以「依此」,依靠这个「此」,依靠前面的那个差别。
所谓的八大难处就是这个科判的后面出现。但是平常的八大难处包括前面的所破差别,即自性有没有的这个差别,加上下面的「不共」里面有六个,再加上灭也是能够安立业的灭,就有八个。
现在关键要说的是什么呢?所破有差别,所以后面就会出现我们用正理的时候,内心里面还没有破除。这个一直出现的话,你所破还存在的话,所以你正理用的时候,内心里面没有注意的话,所破会出现的哦,就是这两个有关系。所以,所破差别的缘故,你逻辑用的时候,你特别要小心,还没有破,还一直出现执著,这两个是有关系。
后面有讲到六个差别的第六个你们看一下,102页:
己二、明<依>此是释圣者意趣不共之理 分三
庚初、说(1)证无我与(2)粗细我执等不共差别
庚二、(3)安立外境(4)不许阿赖耶及(5)自证分不共差别
庚三、(6)不许自续不共差别 [差别三]
这三个科判的「不共差别」的原因是什么?所破有差别,所以这三个「不共差别」都出现了。所以这三个「不共差别」里面,跟成立空性方面有关系的是哪一个?「庚三、不许自续不共差别」。所谓的自续是什么意思啊?意思是你(成立空性的)逻辑想的时候,内心里面没有注意执著,就是变成自己又执著了,这个就变成自续了。所以这三个「不共差别」里面,连接到成立空性方面的是第三个。
所以现在我们要了解,第三个跟什么有关系呢?跟所破差别有关系。所破有差别,所以后面就出现了自续差别。自续差别是和所破差别有关系。
但是先要纠正科判,比如刚刚我说的「己二、明<依>此是释圣者意趣不共之理」。「释」是谁来解释呢?月称来解释。解释什么呢?解释龙树的意趣。怎么解释呢?跟其他祖师对龙猛意趣解释得不一样。这个不一样是从哪里来?因为月称认的所破跟其他祖师不一样。所破认的不一样,所以他对龙猛意趣的解释就会变成有差别。那「明依此」的「明」是宗大师来明,主词是宗大师。所以应该是「明依此释圣者意趣不共之理」。
所以我们要了解,己二分三个科判,这三个科判都是可以说「依此释圣者意趣不共之理」。比如,庚一的内容是不是依此释圣者意趣不共之理?是。庚二是不是依此释圣者意趣不共之理?是。庚三是不是依此释圣者意趣不共之理?也是。所以我们要连接,这三个科判都要跟前面的依靠所破差别来连接。
所以这边我们看到什么?中观自续跟中观应成的所破方面有差别[差别一],以及承不承许自续方面有差别[差别三],这里宗大师有表达了。我刚刚说的第一和第三个差别,这个科判里面你们抓到了吧?
2.3 差别二对应的科判
现在我要跟你们说的是前面第二个科判「戊二、显示破胜义有以何正理而为上首」。这个里面显示什么呢?有显示,我们的这些正理的用处你没有抓到。月称跟其他的中观如清辨等等说:龙树讲的这些正理,它实际上真的会破自性有,你们不知道它有没有破自性有。
现在我们看一下科判,分出来三个,在144页:
戊二 显示破胜义有以何正理而为上首,分三:
己初、明正理上首 [差别二]
己二、以彼破自相之理 [差别二]
己三、破已无性是否所立
这里的意思是什么?首先,「明正理上首」是什么意思?现在这个谁来明?是月称来明或者可以说宗大师替月称来明。「明」是认出来的意思。认出来什么呢?这些正理,像破四边生等等这些正理的里面,就一直有用缘起。缘和起有两个:缘的意思是依赖——它完全没有自力,起的意思是——它唯名言当中有一个存在。所以就有这两个内容。
这两个的内容呢,所有的正理里面已经在里面一直有了,在里面一直有表达这两个了,但是自续派没有看到。所以月称对自续派说:这些正理里面这两个内容应该都有抓到,但是你们自续派没有认清楚。「上首」的意思是,它里面真正的处处都有缘起。
所以这是第一个科判,那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这个理里面(的「上首」)没有认清楚。那没有认清楚的话,这个理有这样的用处也不会清楚。理里面(的「上首」)认清楚了之后,它的用处才会看到。
所以第二个科判是「己二、以彼破自相之理」,意思是什么呢?「彼」指的是前面「上首」认了之后,我们才会知道——它会破自相。所以意思是你们自续派没有抓到用的理里面真正的是什么,这个你没有清楚,所以它的用处你没有看得出来。所以现在「以彼破自相之理」是什么意思呢?你认为没有破自相,这是不对的,实际上是有破自相。因为你不知道这些正理的里面真正用的是什么,所以也不知道它会不会破自相,实际上它是会破自相。
所以,这边也是中观应成对自续派说的一个关键,是吧?所以我刚刚跟你们说的排序来说,就是第二个在这里:「己初、明正理上首」和「以彼破自相之理」。这两个科判里面我们就会知道中观应成和自续(的第二个差别)。
这一块我觉得很重要,平常先要抓到重点。宗大师的这些科判很有意思,这些科判的词你们把它好好抓,他这个词里面把一些非常关键的东西抓出来,告诉我们「你们要了解这个」!宗大师的科判就是把大纲抓重点,所以这些科判是非常重要的。
【注:以上为114讲节选】
3. 结合《广论—毗钵舍那》科判
3.1 回顾应成自续差别的三个关键
我们要证悟空性,大家为这个特别希求。那为了这个呢,必须要认识所破,这个很重要。另外,以什么正理来破的时候,我们也要了解,真正的正理里面的理在哪里,不是表面上的,这个我们也要抓,非常重要。第三个是,有这么抓到里面的理,有这么完整的一个正理呢,用的时候也是要会用。这三个是任一个有错误就会出问题的。
所以所谓的中观应成,或者月称,他特别否定清辨的原因就是这三个点:第一,所破认的不清楚[差别一];第二,佛经的《般若经》、龙树菩萨的《中论》等等里面讲的正理呢,没有抓到里面真正的正理[差别二];第三,用的时候怎么用,也没有注意到主要的[差别三]。这三个点是清辨都有问题的。
所以,对于这三个关键,如果我们没有依月称的解释,那我们无法了解。所以为了月称这个方面的解释,宗大师不停地比如写了《辨了不了义》、《广论》后面的毗钵舍那、《略论》后面的毗钵舍那、《正理海》、《入中论善显密意释》。他不停地解释,有不同的关键的角度给我们引导,或者可以说让我们明白月称的观念。所以不同的书有不同的好处。
3.2 略释科判
我们看《菩提道次第广论》的409页的科判「正抉择真实义」。我们可以从科判的名字理解「正抉择真实义」重不重要。所谓的「真实义」指的是空性,我们怎么抉择空性,这是最主要的科判。那为了这个,这里分三个科判:
午二 正抉择真实义。分三:
未一 正明正理所破;
未二 破所破时应成能立(自续)以谁而破;(重要)
未三 依其能破于相续中生见之法。
第一个是正明正理所破,第二个是破所破时应成自续以谁而破,第三个是透过这样子内心里面生起空正见。这三个科判里面我们感觉到,第二个科判非常重要,是不是?因为第二个科判讲到自续和应成谁才能够破除所破,那就等于真正破所破的时候我们怎么破,这是关键。所以这个科判里面等于就是,破所破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小心、不知不觉用了自续的方法,那就等于不能破所破。所以就是「以谁而破」意思就是,没有用应成的方法那就无法破。
那这个科判就是三个科判里面关键的。「正明正理所破」之后呢,这个所破我们是以应成还是自续谁来破,「以谁而破」?这个第二个科判的阶段就相当于破所破的阶段。那破的阶段就是我们特别要重视,这是特别主要的。所以这三个科判里面的第二个是非常关键的。
那二个科判里面,又把它分出来的时候:
未二 破所破时应成能立(自续)以谁而破。分二:
申一 明应成自续之义;分二:
酉一 破除他宗
酉二 安立自宗(重要)
申二 身生正见当随谁行。
这里面「酉二 安立自宗」是最主要的科判,最主要的科判就是它。我们要了解,这个科判是非常非常重要。这里我们会了解,以自续不能破,必须要以应成而能破,这个要明白。我们学了这个科判之后要明白这一块。
上节课我讲了《辨了不了义》主要的科判,比如自续和应成中间对所破,或者是对补特伽罗也好,对法也好,「施设义找得到」这块是中观自续认同,中观应成不认同。那从这个不同的主张的缘故,就分出来中观应成有七个或八个难处出来。这八个难处里面其中一个叫「不许自续不共差别」[差别三]。
现在这里主要讲的是自续不行,必须要应成。那自续不可以、应成可以的意思是,自续和应成的差别在哪里?主要是成立空性的逻辑用的时候,自续没有注意到、还执着。应成就注意到了,所以特别要求我们必须跟敌者或对方——执着心,不要有任何配合,如果有点跟随它的话,那就完全不行,就变成我们跟执著心低头了。虽然我们用的是成立空性的逻辑,但是我们跟它有一个共认的话,等于我们低头了,所以必须不可以配合它。这个方面就等于应成的特点,要多了解。
3.3 详释差别三:「未二、破所破时应成能立以谁而破」
午二 正抉择真实义。分三:
未一 正明正理所破;[差别一]
未二 破所破时应成能立(自续)以谁而破;[差别三]
未三 依其能破于相续中生见之法。
未一讲到「正明正理所破」。
未二讲到「破所破时应成能立以谁而破」,这里的「能立」就是自续的意思。这里也要注意,你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大理路和因明,那些里面有讲到应成和正因。所以有的时候对应成的中观师和自续的中观师称呼的时候,比如对应成中观师称呼「应成派」,对自续派中观师称呼也可以称呼「正因派」或「能立派」,也会有这样的称呼。所以这里说「应成能立以谁而破」。
这个方面我以前也解释过,你们不要误解,比如应成派不承许正因论式?或者自续派不承许应成论式?不是这样,和这个完全没有关系。比如我们对应成派中观师称呼「应成派」,对自续派中观师说「他是自续派,不是应成派」,但是这个称呼不要误解为自续派不承许应成论式或应成派不承许正因论式,不要这样理解,这是没有关系的。但是为什么称呼应成、为什么称呼自续或能立,这主要是另外一个道理,等一下我们会讲。
我们现在在第二个科判里面,这个科判就等于可以说「以应成而能够破,以能立而不能破派」。以谁而破呢?以应成而能破,以能立或自续不能破。
所以现在这里(有提到),我刚刚跟你们讲的三个关键里面的第一个关键和第三个关键。
「未一、正明正理所破」(是第一个关键[差别一])。
然后第二个关键先略掉,破所破的时候那些正理就不讲。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可以说正理是大家公认的。但是正理真正里面的理有没有抓到,这就是两码事。这就是《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里面有提,中观应成才认出来这些正理里面的理,《广论》毗钵舍那的科判就先没有提这个。
那毗钵舍那科判的重点是什么呢?这边的科判现在是说,用这些正理的时候,谁的方法比较不会用?自续派比较不会用,应成派会用。所以现在,所谓的应成派和自续派的词(的区别)是在方法里面,应成派和自续派的词不是从所破的角度来说的,也不是从正理的角度来说的。我们称自续派、称应成派这样的名称,是从刚刚我提到的三个关键里面的哪一个来的?(是从第三个关键[差别三]来的,)是从这些正理用的时候会不会用的角度,就变成出现应成、自续。应成派用正理的时候有一个要注意的,强调这个的时候就叫应成。那对应成强调的这个不认同,自续有他自己主张的用这些正理的时候怎么用的方法,从这个角度就是叫自续派。
所以现在这里讲到「以谁而破」,「谁」就相当于应成派和自续派正理用的时候有不同。应成说:不管有法、所立法、能立因方面,任一个完全不要和敌论者有一个共同看法,如果有共同的看法,那你完蛋了,你没有办法成立空性。那自续说:有共同的看法没有问题。所以所谓的应成和自续是从这边分出来的。
3.4 从未三了解未二的重要性
未二这个科判很复杂,是非常难理解的科判,学习起来非常头疼。但是,这个科判重不重要?这个科判的内容从485页到501页,很难,你们要特别专心地听,要读好几遍才明白,这是非常难的这一块。那它重不重要呢?我们从未三科判的词可以理解。
「未三、依此能破于相续中生见之法」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心续中要生起的空正见是必须要依靠应成,他特别强调我们用正理的时候和敌论者不可以有共同的看法。如果我们依靠他的引导,我们的心续中才可以生起空正见。反之,如果没有依他的引导,那我们的心续中不会生起空正见。未三的科判是这个意思。
「依此」指的是什么?就是前面未二的科判讲的「以应成而破」。所以,依靠应成跟我们说的要注意什么的这个方法,就「依此能破」。「能破」是什么?就是应成的方法,不是自续的方法。所以我们依靠应成的方法,我们的心续中才可以生起空正见。我们的心续中能不能生起空正见就是前面未二的这个科判,所以它重不重要?重要!
所以,我们必须依靠应成的引导。要靠他的引导,那我们要懂他跟我们怎么开示的,我们要懂我们用正因的时候要注意哪一个方面。不然,他跟我们怎么开示的我们没有懂的话,我们怎么依呢?所以未二这个科判是非常重要哦。如果未二我们不懂,我们不懂为什么自续的方法不可以,我们也不懂为什么应成的方法才可以。如果这些我们不懂的话,我们可能觉得差不了多少,应该没有什么差别。如果有这种想法,那没有办法依靠应成的引导,那心续中无法生起空正见。
所以这个科判我们要注意,这是宗大师的一个大纲。宗大师有跟我们要表达的,所以他就弄成科判来说明。「未三、依此能破于相续中生见之法」这个就要了解。
这个是上次好像有讲过,但是因为重要,所以再重复讲一次没有关系。
【注:以上为115及116讲节选,顺序略有调整】
附:《广论》毗钵舍那科判
午二 正抉择真实义。分三:
未一 正明正理所破;[差别一]
未二 破所破时应成能立(自续)以谁而破;[差别三]
未三 依其能破于相续中生见之法。
附:《了不了义》科判
丁二、应成中观师如何解释圣者诸论,分二:
戊初、如何解说人法有无自性
己初、说破人法自性之差别 [差别一]
己二、明<依>此是释圣者意趣不共之理
庚初、说(1)证无我与(2)粗细我执等不共差别
庚二、(3)安立外境(4)不许阿赖耶及(5)自证分不共差别
庚三、(6)不许自续不共差别 [差别三]
己三、断除此理与经相违
戊二、显示破胜义有以何正理而为上首
己初、明正理上首 [差别二]
己二、以彼破自相之理 [差别二]
己三、破已无性是否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