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懂怎样发菩提心
行持结合发心
一、六度各自对应不同发心
发菩提心有好多种,我们学过的《八事七十义》里面讲到二十二种菩提心,比如里面讲到修布施的时候怎么发菩提心,修持戒的时候怎么发菩提心,修忍辱的时候怎么发菩提心等等。修什么行,配合它来就要发一个菩提心。
《八事七十义》或者说弥勒的《现观庄严论》里面讲到,我们修布施的时候发什么样的菩提心呢?就要想:我们修布施会成就布施波罗蜜。布施波罗蜜的意思是布施已经到彼岸——修布施的最后,所修的布施就会圆满,会到彼岸。
到彼岸之后我们要做什么呢?所有悭吝的或者跟修布施方面相反的、心特别悭吝的那种众生,我们以已经修到彼岸的证量来救度他们,让他们的心慢慢变得不那么悭吝,把布施修好。一样的,受用的福报也越来越好。所有心比较悭吝的,没有能舍的心的那些众生,我们把他们整个救度起来、改变他们,这个就是利益。比如我们自己成就什么,就以这个来利益什么样的众生。
所以弥勒的《现观庄严论》里面说,“为利众生愿成佛”里面的“愿成佛”,我们可以改成“愿成就布施波罗蜜”、“愿成就持戒波罗蜜”、“愿成就忍辱波罗蜜”、“愿成就精进波罗蜜”、“愿成就静虑波罗蜜”、“愿成就智慧波罗蜜”。一样的,前面的“为利众生”也变成“为利悭吝的有情”,跟“成就布施波罗蜜”搭配。
所以修布施的时候我们发什么样的菩提心呢?到彼岸了之后,将利益所有的悭吝众生,我们要好好救度他们,就这样发菩提心。
二、一切闻思修都要各自结合发心
跟这个一样,我们每个月修两次上师荟供也是这个道理。发菩提心的时候,我们现在修无上密母续的大乐,以这个来我们成就圆满的大乐果位。圆满了这个大乐果位之后,我们将利益有情——将所有的有情都带到这个大乐的果位。所以我们修什么样的法,就配合来发什么样的菩提心,这个是要结合的。
一样的,最近我们读的像《辩了不了义善说藏论》、《广论毗婆舍那》、《正理海》等等,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证得般若波罗蜜。证得般若波罗蜜之后,要利益缺乏智慧的这些如母有情,把他们带到般若波罗蜜这个智慧圆满的果位,就是这样发菩提心。所以发菩提心的时候要配合我们现在修的(法),像现在学习《辩了不了义善说藏论》或者修布施方面等等,我们要懂每一个阶段配什么样的菩提心。
三、发心摄持,修行善根的力量才大
没有配合的话,就有一点菩提心没有摄持到它,就好像我们发的菩提心是左边,所做的事情是右边,如果这样的话就没有办法真正摄持到自己所修的善根上面。
所以我们必须要以菩提心摄持我们所修的善根,这样善根才会发挥比较大的力量,所以我们要懂怎么样发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