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上密母续的殊胜日子,我们来传皈依的戒。
首先,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讲出来皈依的因、皈依的对境、如何皈依,就有这么一个过程。所以从那里可以了解:所谓的皈依,是从内心里面深入的一个思考、分析。比如轮回到底是怎么出现的?我们自己和众生之间有什么关系?还有整个不清净的世间是怎么展现的?这三个就相当于小乘、大乘的显教、大乘密教。
一、为什么要皈依?
轮回,就是显教对这个深入地认识它的过患;然后我们自己和众生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什么样的存在,这就是大乘的显教——菩提心;整个不清净的世间是怎么产生的,这个认识是密乘的思考。所以各个层面我们认识了以后,内心里面就有一个想远离(的心),不止内心里面想远离而已,而且心里很有信心——(相信)这些是能够远离的。所以,这些认识的思考,我们要以智慧来分析,这就是皈依的因。
皈依的因有二个:恐惧和信心。①恐惧就等于思考——以智慧分析带来的内心里面出现想远离那个的心,这就是所谓的恐惧。②然后这三个方面谁能够真正的帮忙让我可以远离呢?小乘角度的一个三宝,大乘显教角度的一个三宝,大乘密乘角度的一个三宝,有各个层面的三宝。我们认识各个层面的三宝能够救我们的能力,这些都是靠逻辑、靠智慧来(分析)。不管恐惧也好,信心也好,都是靠智慧带来的,所以宗喀巴大师讲的皈依的因的意思是:我们皈依不是没有智慧带来的皈依,而应该是很深或者很高的一个智慧看到,然后内心里面才会生起皈依。
所以,前面皈依的因,等于(讲)皈依不是没有智慧而皈依,我们真正内心里面是有很深的认识,然后才选择,所以这个方面宗大师就有这样的开示。
二、皈依谁?
这两个(恐惧和信心)具备了之后我们对于谁皈依呢?
平常我们大部分人是“我跟着某某师父皈依”,这有一点不是那么精准,是吧?当然可以说对师父皈依,但是师父是把他放在三宝里面的佛宝的范围来皈依。只有皈依师父的话,可能有的人没有把他放在佛宝里面,那这本身连三宝都完全没有皈依的样子。那种对某某人、某某老师皈依的话,你也知道,就变得太(奇)怪了,是不是?
所以,我们皈依是需要三个,对佛要皈依、对法也要皈依、对僧也要皈依,而且为什么这三个都要呢?现在师父内心里也有皈依,所以他内心里面有什么样的皈依,也一样传给我,我也是要对三宝皈依,这个传承我也要得到,是这种意思,不是说好像对某某人皈依。实际上,我们在这个师父前面受对三宝信心的戒,是他传授而已,我们平常所谓的在什么师父面前皈依的真正意思是这个。
宗大师说我们要认识皈依的对境,确实是,很多人不认识。认识皈依的对境佛、法、僧都需要智慧,没有智慧的话佛宝也没办法认识、法宝也没办法认识、僧宝也没办法认识,所以这些都需要智慧。而且为什么需要三个,不可以少一个,也没有必要多一个?这些都是以智慧才能了解的,如果没有智慧,连皈依的对境也不清不楚。
三、以智慧触发皈依,才算是宗大师的弟子
所以对于皈依的因、皈依的对境这些,宗大师说:皈依是内心里面要很深入思考才会分辨、分析,这样才会以智慧带来皈依,是这个意思,这是真正的皈依。
所以皈依的因、皈依的对境这些要常常提醒(自己):念皈依的时候不单单念“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还必须要深入思考才会在内心里面真正触发皈依,只有嘴巴里面念不代表皈依,这是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的。
宗大师教育我们皈依需要因、皈依需要对境,这些都是教我们不要随便念念,这种嘴巴里念念没有办法达到皈依,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学了宗大师的教法之后,最起码跟一般没有学过的不一样,最起码要做到自己每一次皈依的时候,念皈依的前面要好好深入思考。这样就算是宗大师的弟子,我们真的有做到他的要求、他的标准的皈依。
我们是宗大师的弟子,我们要好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