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摒除对上师荟供的误解
所谓的上师荟供,从名字来看有时候会误解,好像是在一个师父前面做供养的样子,但实际上不是这个意思。
实际上,上师荟供的意思是修非常高的智慧,这种智慧以我们世间的名字来说是情商跟智商变成一体,这时候的智慧才是圆满的。如果这个智慧跟情商有一点点差距,那这个智慧是有问题的;一样的,如果情商跟智商有差距,那这个情商也是有问题的。
佛教里说,最高的智慧需要有“乐”来跟它结合,“乐”跟“空”的结合就是乐空无别,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换句话来说,这个“空”讲的就是智慧,“乐”讲的就是情——情商里面非常高的情,空跟乐完全结合的时候智慧才达到圆满。所以我们一打开《上师荟供》的法本就看到说:“大乐状中自现上师天”,意思是我们的智慧是由非常顶尖的情商带来的,上师荟供主要就是自己修那种由最高的情商带来的、最圆满的智慧,(并且将)那样修的智慧供养给诸佛菩萨,所谓的上师荟供是这个意思。
2、对上师荟供要有最基本的认识
佛教对智慧跟情的结合非常重视,像《般若经》里面说的:没有慈悲心的智慧是魔,没有智慧的慈悲心也是魔。所谓的慈悲心或者菩提心指的就是情,而情里面更高级的就是大乐——跟这个结合的智慧才是圆满的智慧。我们世间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情商跟智商如果没有结合、距离越来越远的话各方面都会受影响,连自己小小的家庭都不会快乐的。当情商跟智商慢慢地一直结合、一直结合,最后结合到完全没有瑕疵的时候,这两个就完全变成一体了。所以做上师荟供的时候,起码要有一点这样的认知。
做上师荟供的时候如果想着:“这是我的上师,我要给他买一些水果,送一些什么东西给他......”如果是这种想法,那就完全不了解真正的上师荟供的意思。在我们一般的观念里,好像给上师送点什么礼物、水果......这种观念还没有进入佛门,完全是以世间人的程度来看待老师跟学生的关系;入了佛门的话,像小乘他们是把上师当成“人”来对待的;入了大乘的时候,对待上师又是另外的层次;到了密乘的时候,没有一个外面的上师,真正的上师是——自己将来可以得到上师的果位。
尊者这一次传胜乐金刚灌顶的时候,他说:真正的皈依不是皈依外面,而是皈依自己的内心。我们自己的心续中有本来的心——原始光明心,还有本来的气——微细的风(光明心的坐骑气),这两个才能让我们真正地圆满。所以谁才会真正地救我们?就是我们人人心续中都有的(光明心、光明心的坐骑气)。这个道理在无上密里面才会出现,平常显教里讲的皈依都好像是外面有三宝的样子。所以尊者说,在无上密的母续阶段才会感觉出来真正的皈依是怎么皈依的,真正了解清楚皈依是从最高的无上密母续的法那里才可以理解的,而上师荟供等于就是母续的法。我们从上师荟供的法本里面主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怎么样来修自己本来就有的光明心。
3、上师荟供仪轨的内容分二
另外一个重点,在《上师荟供》的法本后面有暇满难得义大、出离心、菩提心这些内容。前面我们深入观想了密乘法之后,佛菩萨会很欢喜,因为我们有真正努力地去接触佛菩萨最想要我们学习的最高的法,因为这个原因他们会欢喜,那么让他们欢喜了之后,现在我们最实际的做法是什么呢?就是让我们内心里面的出离心、菩提心增长,这是我们后面做的比较实际的事。
所以上师荟供里面有两个内容:第一个是很高的无上密的法;第二个是目前实际要做的法。先做高的法让佛菩萨欢喜,然后再求佛菩萨加持我们现在实际能做的。上师荟供的做法或模式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