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经论也不一定是造善业!
我刚刚就是想提醒你们一下,念皈依发心的时候要注意:不管学习经论也好、每天做的各种各的功课也好,对我们算是造一个善业、累计一个善根,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好好以皈依和发心的意乐摄持的话,就不见得真正变成善根。
(1)比如我们主要是想为今世,不管身体健康、家庭美满、整个事业成功,心里面以这些想法,然后来学习、做这些功课,这些几乎都是变成造恶业了;
(2)另外,以有点自私的一个人的想法来说,学习的时候好像今世我懂的多一些,跟人家比的话好像我比他们更强一点,好像一个人群里面我不会变得比较差。没有学习的话我会很愚钝,我要通过学习来融入社会上比较有知识的人群里面,今世学多一点的话有可能心里比较舒服一点。
(3)可能有的人会想,学习可以让大脑思考一下、让大脑运动一下,以那种的心态来学习。
这些都属于是为今世的执着心而学习,严格来说差不多完全就是造恶业了。
我们怎么克服呢?特别要以前面念皈依和发心时的意乐来摄持,这个意乐的摄持下来帮助我们,把后面做功课、学习这些的意乐调整正确。这个方面我们要多注意。
2、以“皈依”摄持
多注意就是相当于,念“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的时候,不单单心里面好像一个高高的三宝,然后我就皈依,只有这种想法还不够。仅仅对高高在上的一个三宝,我们生起对他生生世世恒时依止的想法,当然是属于皈依,但如果问能不能真正摄持到后面不管做功课也好、学习也好这些事情,好像摄持的没有那么完整,几乎都没有什么摄持啦。
2-1正法:离苦得乐的近取因
所以念“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的时候,怎么能摄持呢?就是要认出来不管功课也好、学习也好,真正究竟离苦得乐的方法就是“法宝”,我们要这么认。念的时候要把“法宝”拿出来,不是一个好像高高的天上的三宝的样子,我们现在做功课也好、打开这本书也好、学习也好,心里面就好像提醒一下,这个法本身是真正让我们究竟离苦得乐的方法,唯一就是这个,要这么对它认。
认的同时,等于与“诸佛正法众中尊”的“正法”连接,正法指的就是究竟离苦得乐的真正方法,这个就是近取因。真正离苦得乐的一个结果,我们所追求的这个果,它真正的近取因是这个正法。
2-2诸佛、众中尊:离苦得乐的俱生缘
为了这个正法、这个近取因,同时也要具备一个助缘,这个助缘就是“佛宝”和“僧宝”。念“诸佛”和“众中尊”时心里就想,这两个并在一起变成圆满的俱生缘。
所以这么珍贵的近取因,以及对它协助的这么圆满的俱生缘,这就是我们真正要依的,要具备这个的话我们可以达成究竟的目标。念“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的时候,这个方面就提醒,就要想一下。我们无论做什么功课、学习什么的时候都要这么想,念“诸佛正法众中尊”时马上与“正法”连接。
现在学习的时候依这么珍贵的法,所谓的“依”,实际上是对这个法如果有修的话才叫依,如果对这个法没有修的话那没有真正的依,真正的依还是要修。
3、以“发心”摄持
这么珍贵的法,我们依或者修的时候,完全唯自己来修的话,就是太不应该。我们要想为了利益一切有情,①现在眼前能利益多少就利益多少;②将来真正的利益是需要成佛,为这个我们就要学习。现在也能够帮助多少,未来真正的利益是需要成佛,为这个我更要在法方面特别成就,才可以成佛。
以那种目标来等于就是发心。“我以所行闻法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的“我以所行闻法诸资粮”,做功课时可改为“我以所行功课诸资粮”把它连接起来,然后就是发心。“我以所行闻法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就要这么把它结合,这样子我们后面做的功课也好、学习的这些经教也好,这种行为的善根就比较清净,先就变成真正的善根、清净的善根。就是前面皈依摄持了之后变成清净的善根,然后后面发心摄持了之后,这个清净的善根它的力量就变成强大的不得了。
所以这个要多注意。我们平常这个方面不是那么注意,心里真正在意的好像是今世的很多目标,以此来然后做功课、学习,那样子做太可惜!因为我们本身没有多少时间会投入到为了累积善根的一些行为上,我们没有用很多时间。而做的这点时间本身又变成这么差的,而且几乎都没有真正造什么善根的话,真是太浪费了。
4、特别要注意慢心、我执
“如是,应善观察自相续上俱生我执如何执取,了知诸经论中破彼的方法,一切闻、讲、见、思、修等,皆当用以善巧拔除我执,不应唯好作精擅诤辩的智者。”
很多学经教的人有一个毛病:慢慢变成一个世间的学者,没有往调伏自心的方面走。
人本身烦恼蛮强的,特别是慢心、我执。我们学到了一点点之后呢,我慢、我执就膨胀起来了,增长成和别人在学习方面的一种对比、竞争的心。有这种竞争的心和别人辩起来的时候,“我赢了”心里面就舒服:我比你厉害、我比他厉害、比很多人厉害,对那种“舒服”的满足好像变成了最究竟的目标。实际上严格来说,这些完全是造恶业,“让人家输、让人家心里不舒服”,自己又很享受那种赢——这些根本就说明自己是没有良心、或者说太自私的一个人。
前面开始的时候,慢心、嫉妒、竞争这些心本身是一直造恶业,后面的这些行为也是造恶业——这么珍贵的经教,把它用在造恶业上面了。这就是很多人的一个毛病,原因是:我们的我慢和嫉妒是一直就有的,然后“学习”变成了助缘,我慢和嫉妒就更发出来了。所以“不应唯好作精擅诤辩的智者”,这是一个警告!
那我们要怎么做呢?就是前面宗大师说的,“如是,应善观察自相续上俱生我执如何执取,了知诸经论中破彼的方法,一切闻、讲、见、思、修等,皆当用以善巧拔除我执”。
(1)“应善观察”,首先观察自己的俱生我执,人天生的本质就有很多执着——要把这些问题认出来。
(2)然后要改变这些恶的习气,所有的闻思修都是用来改变这个,没有别的。“了知诸经论中破彼的方法,一切闻、讲、见、思、修等,皆当用以善巧拔除我执”,我用“习气”的意思是“俱生”的意思,这种执着心就要改变、要拔除,一切的学习、修行都是用在这个方面,不要用在另外的方面。
(3)而且用的时候要善巧,对于《中论》第二十七品在拔除我执方面怎么利用,宗大师的解释非常善巧。不善巧的话也不会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