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仁波切,今天研讨大家还是有一个问题,这里讲到三差别的自性,提到关于空性的三个特征,然后就是有一个疑问:这里有一个“不观待于他”,但是里面又讲到“不待因缘”,有的同修就不太理解,想问比如说,像虚空这些常法,它是不是不待因缘,然后它是不是具备三差别的特性?或者说具备三差别特性的这个是不是只有空性或胜义谛才能够符合呢?其他的那些常法它是否可以符合呢?
【答】
常法这种,我是认为,我们这个观待或者依赖这种呢,应该是有两种:首先就是诸法都是依赖,包括空性是依赖,这就是一种依赖,这就是细的(层面);然后另外的依赖就是粗的、世俗方面的,就是缘起的这种(层面),这个的一个——怎么说呢,就是世俗谛的里面的一种(依赖),就是世俗谛里面的那种一个影响(另)一个,那种就算是比较粗的吧。
然后呢,再又里面,世俗谛的那个里面我们应该又要分。分的话,就是像有为法那种因果的依赖,和另外不是有为法,虚空那类的也是有一种依赖,这个也是另外一个层面的吧。
也可以说,就是像中观自续说的那种的依赖,就是解释的话,相当于粗的。从那里开始,包括唯识说的就是有境和对境的那种,所有的对境都是以有境来安立的那种唯识的观念,也是一种依赖。
然后我们就是像经部宗这种(层面),可以能理解的这个有为法上面的一个依赖;还有无为法,像分别心的显现境就等于是分别心来安立,这是连经部他们也能说的这样子。
所以如果这样子的话,那就应该是有好几个层次的一种依赖的那种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