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持两把修行利器——相违与相属

发表于: 2021-05-14 分类: 止观 标签: 摄类学

一、修行之利器

1、修行有二:去除逆缘、增长顺缘

       修行就是去除所有的逆缘、负面的部分,累积增长正面顺缘的部分,主要是这样修行。

       比如对于一个要成佛的人来说,他要去除二障,修菩提心和空正见。累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去除二障之后就可以成办佛陀的果位。对于一个要解脱的人呢?他要累积持戒这方面的福德资粮和无我慧这方面的智慧资粮,去除烦恼障和业障之后就能脱离轮回,得到解脱的果位。

       所以不管证得佛的果位还是解脱果位,都要去除负面的部分,累积正面方面的资粮,有这两方面。

2、相违与相属的用途

       现在讲的相违,就是去除负面部分;讲的相属,就是增长广大部分。所以相违和相属是跟修行哪一个法上面有关系。

       我们要去除障碍逆缘的时候,首先要认识跟这个逆缘相违的法是什么,用这个相违的法把逆缘减少,慢慢断除。所以相违用在去除罪障。

       我们要生起皈依、出离心、业果方面的心,所要生起、证得、累积部分就要了解相属。同体相属是(要了解)自己的体性是什么,比如生起菩提心的话,菩提心它自己的体性是什么?和它有关的其他同体的体性是什么?这些都要弄清楚。所以同体的部分,要了解自己的体性,还要了解和法有关的共同的体性,这些我们都要抓到,然后用这些怎么能够生起、增长菩提心,这就是同体相属。

二、以除嗔心为例,如何并用两把利器?

1、使用相违之理

       相违分成直接相违、间接相违、不同时并存相违,重点是我们去除所知障、烦恼障、业障等障碍,必须运用三种相违之理来修行。例如要去除嗔心的话,怎么用直接相违、间接相违、不同时并存相违呢?

(1)先以【直接相违】否定非理作意

       第一个,嗔恨心的想法不是实际的,我们要认识这一点。嗔恨心的所缘境上面,百分之九十都是自己的想法添加上去的,实际上没有那么坏,但是我们就(觉得他)非常丑恶,非常恨他。如果认识到嗔恨心的所缘境上百分之九十的东西是添加上去的,实际上并不存在,认识到这一点,即是直接相违的修行。

(2)再以【间接相违】生起如理作意

       再来,间接相违是什么呢?对这个部分,我们慢慢地再透过逻辑思惟地多一点,串习嗔恨心的这个想法是不对的,还有嗔心本身有什么过患等等,思惟这些就算间接相违。这种串习,不仅是道理而已,还有有境的心串习的阶段,这就是间接相违。

(3)后以【不并存相违】对治烦恼

       然后更进一步,不同时并存相违的阶段(就有了)能对治嗔恨心的力量。嗔心的根源是我执,所以我们要了解无我慧。了解的力量达到现证无我的阶段时,用这种对治的方式将嗔心彻底去除掉,这就是不同时并存相违的修行。

       刚刚我讲的是用三种相违之理来断除嗔恨心,相违在去除罪障上面就是这样。

2、使用相属之理

       还有要去除的罪障本身,它也有很多层次,里面也有相属的关系,比如从无明而生烦恼,再从细的烦恼而产生粗的烦恼,粗的烦恼造成我们很糟糕的身语意等行为,这些所要去除的罪障方面,前后的因果相属关系也存在,还有同体相属的关系。所以对于所要去除的嗔心来说,对它本身有直接相违、间接相违、不同时并存相违的去除方式,然后还有跟它有同体相属和从生相属的法。在这些法上面我们也是可以用直接相违、间接相违、不同时并存相违的。

       所以我们用这三个相违的时候,不只是对某一个法用。比如我们用在嗔心上的时候,我们没有观察和它同体相属、从生相属有关的这些方面,如果只是从相违的角度下手,而忽略了相属的功用,那也是不对。

三、两把利器并用,嗔心再也站不起来!

       因此,我们要了解,当我们在对抗所欲去除的嗔心的时候,不能光看嗔心本身而已,还必须从与嗔心有相属关系的东西着手,包括同体相属和从生相属,要整体看。

       也就是说,对抗嗔心时,我们要充分运用三种相违之理,然而不能局限于这么小的范围就满足了,凡是有相属关系的法,也都能拿来运用。如果能这样,那么嗔心将完全无法站起来!因为我们连跟它所依的同体相属的法以及从生相属的法,通通一并断除掉了。所以运用此方式,不仅能将嗔心本身去除掉,还能将所有与嗔心相关的法全部去除,如此一来,嗔心就完全不可能再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