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昨天研讨《宗义建立》的时候,大家有一个讨论,就是我们的心去认知境的时候,我们就说心王和心所嘛。比如说当我们的心去认知境的时候,比如眼根识看到花,就算眼根识了别了花,但这个了别的话,如果分心王和心所的话,是不是主要由某一个心所去承担这个功能,(如果是的话)那这个心所具体是什么?
昨天大家有讨论,有同修说是五遍行里面的想(心所),它的解释是“于境界取种种相”,那这个“想”是不是就是——像眼根识这样的无分别心去了别对境的这个心所呢?还有同修提出,还有别的心所,是不是也还需要,比如像胜解、慧等这些心所需要吗?另外,对于了别境方面,像无分别心的眼根识和分别心的第六意识这块的心所方面,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答:
《宗义建立》里面讲的,应该是像那位同学说的,我也是差不多这样子的一个看法。那实际上呢,就是我们书里面看的话,确实先下阿毗达磨——这个《俱舍论》他们的说法,和上阿毗达磨(《集论》)的说法是不一样。
所以就是下阿毗达磨他们的说法的话呢,就把五遍行和五别境(认为)是处处都有,处处都有的意思就是不只是第六意识的心王层面,五根识的心王的层面都一直有。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呢,那就是不只是五遍行里面的想,就连五别境里面的慧呀这些(心所),就也有它的了解的功能。但是基本上就是这两个还是区分一下,就是五别境时候的慧,它的所对的境,跟五遍行里面的想的对境还是不一样。想的对境是总的,五别境的对境(主要)还是对境上面的一些特质,就是这样子有一些区别。
所以这个就是等于先我们分嘛,就是《俱舍论》的说法和上阿毗达磨(《集论》)的说法。上阿毗达磨的话,它对五别境解释的时候,那就没有讲到像《俱舍论》的那种——连五根识都有(具备)五别境,它就没有这么解释。所以这个五别境就相当于只有对第六意识这边。